最近哥哥推薦看的電影,很特別又非常平實而耐人尋味的電影,很可以想像
在米國這片毫不起眼又沒高潮起伏的片子可以得到許多人的共鳴。這部片子
演的就是反映非常平凡的,很多美國人的生活和心境。沒有俊男美女和勵志
等等的好萊塢要素,有的就是有夢卻只能很平凡的生活的中年男子的故事,
卻很動人。

這片途中演的到處拜訪葡萄酒產地的風光,有點讓我想到在美國唸書時也是
開著車子沿路玩下去的感覺(笑)

本來想寫篇長文,但看到一篇好文所以就貼過來了:p(轉自台灣電影筆記網頁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亞歷山大潘恩的方向,的《尋找新方向》   文/黃香瑤

《尋找新方向》(Sideways, 2004):保羅吉麥提和湯瑪斯海登卻區飾演
一對大學時代好友,兩人展開一場尋找美酒之旅。已屆不惑的兩人(而導演
和原著作者也是)正面臨中年危機,還沒到的日子和過去的一樣多,曾經相
信和盼望的事情幾乎都沒發生,並且,看情況是這輩子也不可能發生了。這
段公路離開發生在其中一個人要結婚前的一個禮拜,旅行終究是意外,啟程
就宣告即將回返,只不過,就像片名的sideways,sideway的偏開,要意
味起點、中段,還是宣告永遠離開的漂移呢?

電影《神經殺手》最後這麼說,神經兮兮焦慮著生存的、創作的、現在過去
和未來怎樣怎樣的意義的編劇查理考夫曼,他這麼說:…「恰克又製作了新
的綜藝節目,邀請三個老人上節目,一同回顧此生,問他們最初的理想,沒
開槍殺了自己的人獲勝。…」

亞歷山大潘恩的《尋找新方向》,就在這個危險而悲傷的邊緣展開。

兩個老朋友,保羅吉麥提飾演的邁爾離了婚,始終痊癒不過來;想當作家,
卻聊賴地當個小教員,陪伴他的是沒有實現卻也沒有放棄的寫作的夢。對了
,還有酒,旅行是他提議的,找一款不得了的美酒。說到酒,邁爾鍾愛
Pinot,這種酒釀造繁複,釀得好,味道將香醇而層次,但失敗的機率很高
很高;他愛的酒,如同他的凝視人生,追尋純粹,相信理想的精鍊度,但失
敗的機率,很高很高。

湯瑪斯海登卻區飾演傑克,傑克是個始終沒混出名堂的小演員,該結婚了?
那麼,就結婚吧!傑克只要Merlot,這是到處都有的酒,還過得去,是啊
,哪裡能有什麼事真非怎樣不可呢?酒如此,而人生不也就這麼回事嗎?

上路了,聊著酒、聊著女人、聊著過去的日子,與泡沫一樣噗地消失的夢想
之類的撈什子。出門之前,說要離開一個禮拜;真出發上路,卻也許永遠回
不來了!查理考夫曼的遊戲,傑克和邁爾,或者,導演潘恩和作家佩克特,
能夠全身而退嗎?

《尋找新方向》是亞歷山大潘恩的第四部作品,雖然總算把故事背景拉離開
他長大的內布拉斯州的奧瑪哈小鎮,卻同樣瀰漫著濃濃的美國中西部小鎮風
情韻味。潘恩一直希望重新回到70年代美國電影中人與土地的觸感,不只是
誇張渲染特效;重新傾聽人與人所創造出來的故事的嵌合與對話,不只是明
星的光芒將故事肌理曬傷;然後還要,這樣看出去,看到他們所在的時代,
階級有沒有意義,而生存又真能是怎樣多了不起多乾淨的事情?

總是:以為能夠改變世界、能夠周遊世界、能夠震驚世界、能夠閱讀完世界
、…,但原來,只要一個辦公室、一場婚禮或之類,就可以拘進那個如何遙
遠而偉大的世界。

這是真實世界,這是真實生活。

亞歷山大潘恩的電影,說話的不再是故事、明星、風景、虛擬實境…,而只
是人,這些人一輩子靜靜地看著電視機、影印機和洗衣機,素樸地微笑;每
一天,醒來,又睡去,生命沒有任何sideway、平靜沈澱在時間底。《尋找
新方向》是一部比起潘恩之前作品企圖格局略小的電影,但它的視野卻深邃
而專注。

知名影評人Jonathan Rosenbaum對亞歷山大潘恩出名的無甚好感,老在一
片叫好聲中獨排眾議地批評,抱怨他儘管轉了一個方向看到問題,卻從來沒
有過能耐去闡釋和給出答案,不管是貧窮、老年、階級、政治或其他社會面
向。Rosenbaum的品味和關切一向深刻(所以在一干簡單review,而非
critique中,常顯得昧晦深奧)。不過,到了這部電影,我反而比較站在
導演這邊了,《尋找新方向》不過就是要找瓶酒;連《心的方向》還以傑克
尼克遜的角色來輻射出一些觀察和嘗試發問,《尋》片則是越來越低調,卻
也同時沈穩,甚至是靜謐的。

人生?世界?不,太遠了。《尋找新方向》不過是一個酒的故事罷了,和好
朋友喝酒打屁,這是個sideway,偏開作為正軌,還能更多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rf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